大秦美德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典型 > 大秦美德 > 正文
张清顺:技能大师的“接骨疗伤”之路
发表时间:2018-07-26    来源:咸阳日报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没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都是灰”,这句顺口溜道出了焊工的苦和累。张清顺就是一名焊工。

  从19岁高中毕业参加工作的经警,到一线操作人员,再从一线操作工人成长为厂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军装备修理企业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焊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0二厂高级技师,张清顺以对航空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执着追求、对新人的倾情传授,用实际行动筑造起自己的航空梦。

  1981年,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张清顺毅然选择参加工作,以改善远在河南偏远农村一家老小的生活。进入工厂后,恰逢警卫中队组建,他就这样成了一名企业的经济警察。然而,当工人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梦想,张清顺在3年的经警生活之余苦学技艺,幸运地进入到工厂的飞机钳焊修理车间从事焊接工作。

  从警卫中队的经警到一线操作工人,新的工作环境,严格的技术要求,这是张清顺从未面对过的难题。一般人都认为焊工非常容易,不管是谁拿起焊枪都能“扑哧”两下,但真正要“焊好”却远非这么简单。计时计件、能者多劳,关键当时的他确实不是“能者”,多数业务还是现学现卖,看着师傅们修补制造出的一件件艺术品,张清顺对焊接的喜爱就像植物的根系潜滋暗长,“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能手”,张清顺暗下决心。谦虚的态度、勤奋的学习、善于思考,他身上那股对工作的犟劲深受师傅们的喜爱,并毫无保留地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一边虚心向师傅们学习技能,一边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为此,张清顺几乎每晚都泡在工厂的阅览室,同时还借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从焊接工艺学、金属材料学、特种金属焊接、焊接修复、熔焊原理、压力焊、钎焊原理、焊接结构学、材料焊接性能、焊接冶金学等到各种航空焊接标准,他如饥似渴。

  手工焊接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腕力、臂力、蹲力、眼头劲儿一样也不能少。悬臂操作需眼到手到,既要眼观熔池又要眼观焊缝,既要纵向送焊条又要横向向前运动,瘦小的张清顺为了增强体力,确保手持焊杆的稳定性,坚持早晚跑步、俯卧撑、举哑铃,甚至连仓库闲置的人力车轮子也被他当成杠铃来锻炼。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强壮的体魄,铁花、铁屑迎头飞溅,几百度的高温炙烤他依然全神贯注、稳如磐石。手、脚、脸和脖子的皮不知掉了多少次,掌心的茧起了一层又一层,手套烂了不知多少双……他还在拿焊枪的手腕上吊上一斤多重的铁块,故意增加负荷,硬是把平焊、立焊、横焊、仰焊和全位置焊练得得心应手。

  然而,随着涉猎深度的不断加深,张清顺越发觉得焊接技术的高深莫测。伴着心底那股蒸腾燃烧的力量,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手工电弧焊到手工氩弧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钎焊,从普通碳钢、结构钢到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钛合金材料,他一步一个台阶。

  情绪的波动既要保证焊缝外观又要保证内部质量经得起X光检测的航空产品焊接的天敌。为了达到古井不波的心境,张清顺开始学习垂钓。

  一支竿,与水同欢,与渔同乐,坐在钓位静静等待,没了浮躁。时间一久,他掌握了渔竿的调性和提杆要领,更是逐渐从中找到了与焊接的相通之处。凭着细心、耐心、用心,张清顺荣获了全军装备修理企业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焊工”称号。

  作为工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经常帮助年轻人校对工艺方案,并悉心指导。对于徒弟们,他会先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思路,不会直接告诉他们数据和结果,好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优缺点细节性分析对比,再从大方向和小细节给出建议。

  “我师父,那叫一个棒。他焊的东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焊缝均匀饱满,就跟机器做的一样。”面对徒弟的夸赞,张清顺总是朴实地用“有手感”简单带过。但这样的“手感”,却是工作服上大大小小的洞、散落在手臂上形形色色的伤疤、粗糙黝黑的手背上星星点点的焊疤换来的。

  不远处的工作台上,徒弟熟练地一手拿起焊枪,将焊条贴近产品;一手抄起防护面罩护住脸部,刹那间,焊花如蝴蝶般翩翩起舞。“铁打的焊枪,流水的兵,这些能坚持下来的孩子都不容易,过去我师父常说‘等功夫下到了就不苦、不难了,等难捱的苦日子熬过去了,本事就到手了’。”张清顺说。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张清顺用实际行动给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写下最生动、朴实的注解。(咸阳日报 同雅楠)

责任编辑:周 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