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美德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典型 > 大秦美德 > 正文
吴瑜:致富路上 多“葵”有你
发表时间:2018-10-24    来源:咸阳日报

吴瑜(右前一)给客商讲解秋葵用途。咸阳日报 记者 马沅聪 摄

  “听说今年镇上到咱村种黄秋葵,我也想跟着种哩!”,有人向地里指着一个忙碌的身影说,“听书记说这个小伙子叫吴瑜,是咱镇上的扶贫干部!”在秋葵田里,群众你一句我一句,高兴地交流着。原来,他们口中的这个人就是旬邑县湫坡头镇扶贫干部吴瑜,一个略显瘦弱的“90后”小伙。在旬邑县湫坡头镇黄秋葵产业扶贫基地,在贫困户家里,在村委会,在田间地头……总能见到吴瑜忙碌的身影,他用汗水谱写了无怨无悔的青春,用担当铸就了不忘初心的誓言,用行动彰显了为民务实的真心。

  情系故土 扎根农村洒青春 

  吴瑜是地道的旬邑人。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放弃了高薪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选择回到故土。他说,从那时开始就下定决心把青春奉献给这片热土,用行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从大学生村官到加入到扶贫队伍的浪潮中,吴瑜一路走来,坚持向群众、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学习,向农村党员干部及领导同事学习,在组织的关怀培养下,逐步变成农村产业致富的带头人。

  进贫困村,访贫困户,吴瑜说,忙碌之余,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和方法。他坚持自学现代科技、专业技能、涉农法律法规等知识,尤其是和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农业科技栏目,有效提升了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他主动请缨,当起了全镇产业扶贫的管理员、调查员、宣传员、信息员,深入农户家中调研走访,这都为他日后带着乡亲实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走访 精准定位谋出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工作中,吴瑜走田间、到菜园、出猪场、进羊圈、钻树林、看大棚、入农户、坐炕头……风雨无阻入户走访成为吴瑜的必修课。一年多来,吴瑜走遍了全镇的村村组组,每一次的走访都让他对贫困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篇篇民情日记,记录的不仅是走访过的农户数量,更是一本沉甸甸的扶贫帮扶资料。

  “要扶真贫、真扶贫,得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吴瑜下定决心,走产业脱贫的路子。面对苹果产业一家独大现状,他心里琢磨着如何能为群众找到一个新的致富项目。为此,他外出考察调研,专程拜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获悉黄秋葵适合在旬邑推广的经验。为了全面了解黄秋葵,吴瑜通过网络、媒体查询学习,并利用节假日,自费赴山东潍坊、安徽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考察,他了解到,黄秋葵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高。经过调研学习,更加坚定了他引进黄秋葵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决心。

  瞅准项目 说干就干 

  得知这个“90后小伙”有发展秋葵想法,很多群众开始跃跃欲试,这项工作也得到镇主要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将黄秋葵种植纳入镇域特色产业和经济规划。

  为了做亮黄秋葵产业品牌,让黄秋葵产业给群众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在湫坡头镇坪坊村,吴瑜牵头注册成立了“旬邑富梓农业专业合作社”,承包150余亩土地全部种植黄秋葵,积极吸收群众和贫困户参加。他将黄秋葵推广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制作黄秋葵栽植技术和日常管理知识PPT,入户发放宣传彩页,组织观看相关视频和报道,先后举办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群众200余人次。辐射带动坪坊村、散集村、车门等3个村75户群众(含38户贫困户)参与其中,合作社提供务工就业岗位45个。截至目前,给务工群众发放劳务费用2.8万元,对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参与入股分红。使参与群众获得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等三份收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在黄秋葵发展过程中,吴瑜转变思维观念与意识,积极利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扶贫”,拓展线上市场。主动联系商务办,组织开展“电商+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培训,手把手给群众教电商平台的操作程序,鼓励群众通过淘宝、微店、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平台上销售自家农产品,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深化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了有效途径。除过传统销售外,吴瑜先后赴眉县、彬州市、正宁等地,联系果蔬加工企业进行回收,延长了黄秋葵生命周期,使用价值能更充分地变为价值,确保群众受益最大化。

  为了能够建立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吴瑜和种植户一起劳动,从籽种引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环节给群众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以“旬邑乡村旅游”和看花宫村“陕北公学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拓展延伸黄秋葵产业链,创办了“黄秋葵采摘节”,将“黄秋葵产业扶贫基地”发展为“黄秋葵种植生产——产业示范带动——旅游观光采摘——农家乐”一条龙的产业链,将黄秋葵产业打造成全镇有特色的产业品牌。而“致富路上,多‘葵’有你!”,这句话也成了乡亲们如今对吴瑜的最好评价。(咸阳日报 记者 马沅聪

责任编辑:周 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