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美德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典型 > 大秦美德 > 正文
朱建琳:数十年如一日独自撑起一个家
发表时间:2021-11-04    来源:咸阳文明网

  

朱建琳陪儿子看书

  她是一位良母,用辛勤付出换来了儿子脸上的笑容;她是一位贤妻,无微不至地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重新燃起丈夫对生活的信心。年过6旬的朱建琳说,“我是他们的依靠。”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11月3日,秦宝小区朱建琳家中,三室两厅的住宅,装修已经有些陈旧。伴随着呼吸机嘀嗒嘀嗒的声音,朱建琳的丈夫躺在客厅病床上看电视,看到有人来,他微笑着挥了挥手算是打招呼。

  “这张病床是西安唐都医院送的。”朱建琳说,1994年后,有段时间丈夫走路不稳,时常感到眩晕、手脚麻木,开始以为是颈椎病没太重视,后来病状越来越严重,在医院做了加强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颈椎脊髓里有恶性肿瘤。2004年,在西安做脑外科手术时,在手术台上已经没了心跳,经过医生抢救才缓了过来,但从此之后就离不开呼吸机,高位截瘫,在医院住了4年半。

  “插管太多了,呼吸机1小时15元,1天360元,最艰难的时候,多吃个馒头都舍不得,在大停车场捡瓶子,1天5个瓶1个2毛钱,买1份面,老公吃不完我吃剩下一半……”朱建琳停顿良久,这个家她当得不容易。

  “看着别人旅行我心里特别向往”

  《山海经》《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在房间内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床头放着祈福的玩偶,那是朱建琳对儿子康复的美好祝愿。

  “你喜欢余秋雨的书?”“嗯,语句优美,读起来长见识,《千年一叹》记录了中东的风土人情和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化,看着别人旅行我心里特别向往。”坐在轮椅上,宋炳南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

  出生时因窒息导致轻度脑瘫,运动神经受损,但喜欢阅读的他,有着不错的学习成绩,从陕西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在社区上班,做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2011年因为病情复发,宋炳南在西安一医院做了颈椎椎间盘剔除手术,高位截瘫,行动主要靠轮椅。

  “刚出院时,娃心里接受不了,一直沉默寡言,他才37岁呀。”说到此,母亲朱建琳眼圈红了。后来她在网上买了康复器具,每天都帮助儿子锻炼几个小时,儿子爱阅读并且喜欢购买作者签名的书籍,虽然比一般书籍价格高10元钱,但她也会买,只为让儿子从病痛中走出来,能有个良好的心情。

  “他很久都没有说这么多话了,你们是同龄人能聊到一起。”朱建琳说。

  爱心援助给了这个家希望

  “每天3点前就没睡过觉,有干不完的活。”她说,丈夫和儿子常年无法行动,必须经常擦洗,否则家中有异味,特别是夏天,你能想象吗,1个月家里竟用了30吨水。

  “走过这二十年得益于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朱建琳说,丈夫的呼吸机需要更换,有热心人在网上发帖@生产企业,厂家捐助了1台;儿子喜欢阅读,一些爱心人士会送些图书一起分享,谈天论地帮助儿子打开心结;逢年过节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来家中慰问。

  一桩桩,一件件,朱建琳都记在心里。“热心人的帮助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会尽力照顾好丈夫和儿子,因为我是他们的依靠。”她说。

  记者感言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

  一路携手走来,朱建琳始终践行着当初的誓言,20年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儿子人生的雨季,勇敢站出来用无私的爱为他撑起一把伞。

  家虽是这个社会最小的单元,但却是我们每个人的避风港,爱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家庭的每位成员。(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文/图)

责任编辑:宋 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