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区县 > 武功县 > 正文
咸阳武功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幸福院”里的幸福事儿
发表时间:2021-09-26    来源:咸阳文明网

  “我们把所有托养残疾人都称为‘家人’,希望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武功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创始人张海红谈起托养服务中心的幸福事儿,脸上满是笑容。

托养残疾人在一起自娱自乐。陕西日报记者 吕贵民摄

  为残疾人带来舒心生活的武功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被残疾人亲切地称为“幸福院”。“幸福院”建于武功县小村镇烧台村的旧校址上,这里环境清雅质朴、绿树成荫,木架花廊、荷花池、太极广场……给托养残疾人带来了温馨和幸福。自去年实施托养项目以来,托养服务中心坚持“有爱就有一切”的服务理念,给残疾人以幸福、健康的托养生活,去年11月,武功县首批12个镇办、社区共36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入住,截至目前,已托养近80人次。

武功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入托残疾人正在学做手工编织。陕西日报记者 吕贵民摄

  公建民营高标准服务 

  残疾人托养是一项关爱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的重点惠民工程。为了给残疾人提供高标准的托养服务,武功县采取政府给予支持,民办机构运营的方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今年58岁的袁顺利,因意外导致双下肢障碍,需要借助双拐行走,儿子在外工作不能随时回家陪伴,自己独居生活。住进托养服务中心后,有护理员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并督促其锻炼身体。经过科学培训,袁顺利学会了驾驶电动三轮摩托车。“这里的条件比家里好多了,有空调、电视、无线网络,有洗澡的地方,就像住进了酒店,还有工作人员对我细心照顾,像我的亲人一样,非常温暖。”舒适的环境、丰富的生活,让袁顺利每天都乐呵呵的。

  按照“政府支持,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托养服务中心由武功县政府投资建设,县残联、民政总体规划,西安海虹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这种模式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弥补了残联服务水平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民营机构的高标准服务优势,确保了残疾人托养工作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武功县自2016年8月开始,历时4年,建成了占地53亩,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共9栋主体楼,其中2栋托养综合楼,托养床位100余张,无障碍设施完善,地源热泵系统集中供暖,康复医院、理疗室、康复室、多媒体功能室、餐厅等一应俱全,目前,主要为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就业年龄段病情稳定、适宜托养的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以爱托养暖人心 

  走进托养服务中心,几位身着统一训练服的护理员正在进行训练。托养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刘链介绍说:“我们实行标准化管理,在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残疾人,让残疾人信心倍增,心情愉悦,对生活充满希望。”

  “有爱就有一切”的服务理念,使托养服务中心成为残疾人能够将身心妥帖安放的“家”。残疾人段春艳告诉记者:“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和蔼可亲,让我们生活得开开心心。院长大姐张海红一直跟我们说,要勇敢、坚强,要学会自立、自尊、自爱。我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和托养服务中心认识的伙伴们一起读书、画画、做手工、唱歌。我现在擀面条、包饺子都不在话下。”从小因脑瘫导致右手右脚残疾的段春艳,在家中有家人关爱,在托养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关心,简单但充实的生活满是幸福。

  托养照护,康复为重。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以来,托养服务中心整合人员、医疗、技术优势,不仅在心灵上抚平残疾人的创伤,同时让残疾人享受到专业的托养康复服务,从身体评估到专业护理及康复理疗,每个环节都让残疾人感受到充分的爱护。“通过点点滴滴,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来自政府、来自社会的关爱。”张海红说。

  “托养一人,解放全家”,让残疾人在这里生活得有尊严。托养残疾人入住托养服务中心之前,评估师针对每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服务和疗养方案。托养服务中心提供科学的康复训练,以达到入住3个月后,残疾人能够自主劳动,为残疾人和其家庭减负的期望。托养服务中心定期对残疾人身体进行检测和疾病筛查;结合残疾及失能的级别、身体情况等,开展个性化康复训练;设置康复理疗室、训练室,进行艾灸、按摩、沙疗等理疗服务;聘请营养学专家,每周为每个残疾人制定膳食营养计划。

  技能培训助就业 

  在托养服务中心院内农疗种植基地,张小峰蹲在田埂上,正在给地里浇水。看着自己栽种得整整齐齐的包菜,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小峰今年52岁,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一直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平时靠左邻右舍帮衬维持生活。今年初,张小峰的母亲去世,他入住托养服务中心后,经过智力认知和一些技能培训,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拖地、倒垃圾、整理屋子等。张小峰觉得,托养服务中心就是自己的家,吃得好,住得好,便找工作人员说:“能不能让我长期留在这里,我可以天天给你们扫地。”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安排张小峰在托养服务中心就业,当起了托养服务中心的保洁员,不仅吃住免费,每月还有500元的收入。

  “在托养服务中心,不仅生活得好,还有不错的收入。保洁员的工作锻炼了我,让我看到自己的价值,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张小峰很感谢托养服务中心,让他更有信心回归社会。

  据悉,截至目前,托养服务中心已实现8名托养残疾人就业,通过康复理疗、教育培训,为康复后能达到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如绿化工人、保洁员等。

  托养服务中心为了真正实现托养工作的目标要求,即实现残疾人最终回归社会,经过多种尝试,帮助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支持性就业和庇护性就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托养服务中心开展了技能培训,根据每个残疾人的状况、特长、兴趣,培训一定的劳动技能。托养服务中心对于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开展手工编织、制作面点等培训;对于手脚健康,但视力模糊或反应迟缓的残疾人,开展正脊按摩、中医刮痧等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为残疾人拓展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同时,托养服务中心还开发了一些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在他们入住期间,积极培养其工作能力。

  托养服务中心开辟的农疗种植基地,种植了各种蔬菜,如无架豆角、包菜、上海青、韭菜、茄子等,残疾人根据自身特长自由耕种,护理人员进行辅导。在基地,残疾人体验劳作,提升技能,不仅丰富了在托养服务中心的日常生活,也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和融入社会的信心。(陕西日报记者 吕贵民 实习生 张乐凡)

责任编辑:宋 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