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创建 > 文明城市 > 正文
陕西咸阳:一路向“阳”绘就蓝天碧水新画卷
发表时间:2021-01-11    来源:咸阳文明网

  入冬时节,当你漫步咸阳,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湖水,别具风格的公园、湿地、景区小品……目及之处,都会被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之美所深深吸引,为之赞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咸阳人始终坚守这一理念,聚焦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各项举措落实落细落具体,全力实现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续写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冲刺冲锋保蓝天、有力有效护碧水、稳扎稳打净土壤、抓实抓细优生态、对标对表补短板。“十三五”以来咸阳生态建设硕果累累,空气质量逐年改善,水环境质量、污染减排、碳排放量、生态状况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既定考核任务,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已经成为美丽咸阳一路向“阳”的绿色底蕴,生态文明的崭新画卷在咸阳大地正徐徐展开。

  凝心聚力 压实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战的决心和责任

  生态文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和最重要战略资源。“十三五”,咸阳市委、市政府以构建“生态环境”大格局为目标,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要加强环境治理,让咸阳蓝天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生态更优。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常委会、常务会和专题会,统筹谋划、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办解决突出问题;市政协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民主协商和专题调研。先后出台了多项条例规定和政策方案,确保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形成了各条战线齐抓共管、全市上下协调联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格局。

  “十三五”,全市135个镇办设立环保和村镇建设管理站,各级各部门增设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科室(部门),建立健全环保各项机构,细化实化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职责。

  “十三五”,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调度,推行“五项清单”和“五项机制”,以“三化”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真正做到了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十三五”,考评激励合力形成,生态环境指标、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被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全市追赶超越季度点评的重要内容,成为领导班子和各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发挥了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精准发力 铁腕推进蓝天保卫战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十三五”,咸阳提出“三治三严三靠”总要求,推动形成治污降霾新合力,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工煤车尘燃”重点污染源,强力推进“治企、减煤、控车、抑尘、禁燃、增绿”六大举措落实落细。

  “十三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地方财政累计23.63亿元。关停搬迁高排放企业3家,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2962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37.4万户,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4038台,淘汰高排放营运柴油货车9126辆,对294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行编码登记管理,对1269家涉气工业企业、397家建设工地制定“一厂一策”减排措施。

  全面完成石化、煤化工、火电、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建设工地实行“红黄绿牌”动态管理,“6个100%”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市城区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重污染天气响应期间免费乘坐;316个视频监控与网格员巡查联动,从“层层包抓、地面巡查”,到“高空瞭望、智能化实时管控”,彻底实现生物质禁烧“人防”+“技防”的华丽转身……

  一串串数字,就是一份份努力;一个个举措,就是一份份付出;一份份收获,就是一点一滴与时间赛跑,为群众争夺来的幸福。2020年市域优良天数235天,较2017年增加81天;重污染天数20天,较2017年减少21天;PM2.5浓度54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91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分别下降34.1%、39.7%;2019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三。

  治水兴水 打好碧水保卫战

  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依法治水。“十三五”,咸阳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节约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生态,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十三五”,咸阳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河长制,共设市县镇村四级河长4076名。编制了咸阳市水环境图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安排项目42个已全部建成。

  “十三五”,咸阳累计投资15.4亿元,实施渭河咸阳段生态治理,加宽改造堤防62.27公里、整治滩面14.27公里,建成人工湿地17处,污水处理厂37座,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74.4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96%、93%。

  深化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国考咸阳铁桥断面水质同比提升2个类别;完成纺织、造纸等重点涉水企业退城入园和升级改造;率先在全省完成镇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Ⅲ类,20个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0%,超额完成考核指标。

  同时,坚持对河流县界断面水质实行月监测、月通报制度,辖区政府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全面落实。

  落细落实 打好净土保卫战

  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中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在“源头管控”上分门别类、在“严格准入”上因地制宜,在“竞进提质”中奋力作为。

  “十三五”,咸阳市建立了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32个部门组成的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完成123家重点企业用地详查,对26处疑似污染地块实行动态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6.4%,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

  687个行政村完成了污水治理;核实自然保护区疑似人类活动点位24处;建成礼泉生活垃圾发电焚烧项目,基本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难问题……

  “十三五”,咸阳市投资4.16亿元,完成“旱腰带”治理15.16平方公里。矿山采石企业由顶峰期的128家整合为18家,建成7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0.07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166‰,均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

  不漏一项 扎实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十三五”,咸阳市共经历4次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累计反馈问题108个、信访件998个。

  针对反馈问题和信访件,咸阳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对反馈意见认真研究分析,梳理问题,明确问题的整改目标、时限、措施及责任单位和具体整改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扎实推进整改落实。

  印发《关于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清单化调度工作的函》,坚持一事一台账,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实行清单化调度,及时详细掌握任务进展情况,对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月进行通报,推动落实,确保整改工作实事求是、准确无误。

  研究制定《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验收销号规程》,严格审核各牵头单位上报的销号资料,实行一事一档,做到整改资料全面反映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拟销号问题逐一现场核查,真正做到整改成效与销号资料相符。同时,我市将督察整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责任单位进行扣分,确保整改任务按期按时完成。

  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15个牵头问题已按时完成整改;第一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的39个问题中36个已完成,省委生态环境保护“回头看”反馈的34个问题中25个已完成,其他任务正在按方案要求稳步推进中;4次督察转办的998个信访件996个已办结,办结率99.8%。通过督察整改。

  创新方式 补齐生态建设短板

  与中科院地环所合作,持续推进“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在秦都、兴平等市区县推行“一县一策”,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污染来源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咸阳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和方法进一步科学有效。2018年以来,全市投资2.15亿元,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41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县两级财政分担、统一测量标准、统一管控考核、实时共享数据等方式,实现了市县镇三级环境监测监控网络6个全覆盖。

  “十三五”,全市8条河流设置县界断面20个,实现重点河流水质监测全覆盖;148家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200套,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建成生物质视频监控点位316个,实现重点区域火情火点监控全覆盖;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卡口4个,投运尾气遥感检测车2台,实现重点区域尾气遥感检测全覆盖;全市243家建筑项目全部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环保营商环境更优更良。“十三五”,咸阳市分级审批监管,始终从严落实“六个不批”“四个不要”“总量前置”等审批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制度,探索形成排污许可证发证“五步法”、证后审计式监管。

  同时,不断创新宣传监督,深入开展环保法规“六进”活动,举办了生态环境摄影大赛、微视频大赛、知识竞赛、行走渭河、低碳出行骑行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计划)

责任编辑:宋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