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秦韵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文化 > 秦风秦韵 > 正文
90后吹糖人传承舌尖上的非遗
发表时间:2023-05-19    来源:咸阳文明网

  “吹糖人喽,吹个糖人给你吃喽……”5月8日,杨洋推着糖人推车穿梭在咸阳的大街小巷,木板上插满了栩栩如生的糖人,极具民间特色的吹糖技艺吸引着来往路人围观。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早年间,各地街头巷尾少不了吹糖人的身影,他们总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吹着糖人,每逢集市庙会更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好时候。可如今,吹糖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

  2012年,21岁的杨洋从老家礼泉县出发,前往河北石家庄找到糖人吹塑大师马青旺拜师学艺,只为实现儿时那个未完成的梦想。“记得小时候村里来了吹糖人,每次听到铜锣声,无论我在做什么都会飞快地跑去看,但因为家庭困难,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时,杨洋看着麦芽糖在吹糖人师傅手中飞舞着,一颗“吹糖人”的种子便这样撒落在了他的心底。

  杨洋的学艺之路经历了两次:第一次他匆匆学习一个月后,便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可以学成而归,可等回到咸阳后,他发现连最基本的熬糖都成功不了。于是,他再次找到师父马青旺,潜心学习多月,并牢记住师父的话“任何手艺都是看不会的,要用心学。”

  熬糖、揉团、捏型……制作糖人时,只见杨洋将揪下来的麦芽糖揉成圆球,用食指蘸上少量淀粉压出一个深坑,便开始慢慢揉搓,揉成中空时快速拉出一撮糖,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就会出现一个小管儿,顺着小管一吹,糖料便顺着中空逐渐膨胀,杨洋在鼓起来的糖包上左捏右捏,不一会儿就捏出一匹小马来。

  麦芽糖融化温度高达80℃,杨洋的双手因长期揉捏融化状态的麦芽糖,关节处经常被烫满水泡。每天晚上都要将手泡在药水里,但还是会疼得睡不着觉。“拜师学艺时,最难熬的就是忍受不了高温,一开始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住,十多年来,双手都不知道蜕了多少层皮。”杨洋说。

  2018年起,90后的他紧跟流量热潮,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制作糖人的日常视频,甚至还做起了直播。打开杨洋新媒体账号,最高热度的一条视频点赞数高达24.4万,点击量更有500多万。“一想到自己也能为宣传非遗文化出一份力,心里就特别开心。”

  杨洋的儿子从小就像生活在“蜜罐”里,每天追着爸爸要麦芽糖吃。但也正是因为一出生便受到吹糖人非遗文化的耳濡目染,儿子总是说自己长大后要和爸爸一起吹糖人。“我很支持儿子的想法,现在的吹糖人越来越少,我打心底希望将此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杨洋说。

  比起糖画师傅的单独作画,吹糖人更添有互动的乐趣。如今的吹糖人从之前的工匠吹变成了顾客吹,从之前单调的黄色逐渐有了多彩的颜色。吹糖人的传承人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创新着吹糖人这门非遗技艺,让吹糖人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周思文)

责任编辑:宋 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