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秦韵

当前位置:咸阳文明网首页 > 文化 > 秦风秦韵 > 正文
百年非遗粽的坚守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3-06-25    来源:咸阳文明网

  端午,咸阳街头巷尾早早飘起了粽香。

  6月22日,记者走进三原县老程家粽子生产车间内,芦叶的清香混合着糯米香扑鼻而来。只见练就一身包粽“武艺”的20余名“粽娘”将两片粽叶交叉,先填满糯米、再塞上红枣、豆沙、紫薯等馅料。一盛、一包、一绕、一捆,随着手指快速翻动,不到20秒,手中有棱有角、翠绿饱满的粽子便被放入筐中。

  “正在包的是豆沙粽,也是我们店里的招牌口味,我一天最多能包一千多个。”老程家粽子第四代传承人卢晓妮说。

  百年前,老程家粽子诞生在三原县这片饮食文化的沃土上,独家配方经过代代相传,目前已传承给第五代程鹏。

  “2018年大学毕业后,我就选择回到家乡,第一时间查询关于申请县级非遗的流程,想要将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程鹏说,百年传承的好味道让老程家粽子名声大噪,尤其每逢佳节,更是顾客盈门,争相排队,排队队伍最长时两百多米。

  湖北的糯米、新疆的灰枣、吐鲁番的葡萄干、黑龙江的红豆,还有山泉水、百花蜜……做出一个人人称赞的“好粽子”,从选料、浸泡、蒸煮到包扎成型,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精心操作,不得有丝毫马虎,时间火候拿捏得也是恰到好处,仅芦叶的采摘、购置、清洗、浸泡、晾干都有一定的程序,才能使芦叶的清香沁入粽中。

  “哥,80个粽子已经给你真空打包好,寄快递发走了,3天后应该就能收到……”一份来自东北的订单体现了顾客对家乡味道的思念。

  对于程鹏来说,粽子制作技艺的传承不仅限于此。“传统的粽子产品,主要受到老一辈消费者的青睐,而想要在年轻一代中发扬下去,还需对粽子本身进行创新。”程鹏介绍说,在传统粽子口味的基础上,我们还增添了紫薯粽、玉米粽、黑米粽……让大家有更多选择,尝试新味道。

  全手工制作的粽子耗时长,费工费力,且需趁新鲜食用,仅能满足周边百姓的口腹之欲,这些都制约着这门传统技艺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我们的三原味道。”程鹏说。(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周思文 文/图

责任编辑:宋 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