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们的节日 > 正文
元宵节传说
发表时间:2017-01-18    来源:咸阳文明网

(一)白天鹅传说

天上玉皇大帝的凌霄殿前有两只白天鹅,是玉皇大帝的心爱宠物。有一天它们下界到人间游玩,不幸被猎人猎杀。玉帝闻之大怒,恶从心生,他为给白天鹅报仇,处罚天下人,便令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那天纵火人间。天庭一好心神仙认为这种惩罚太过分,又不便阻止,便偷降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百姓,并告诉百姓到那天傍晚家家要挂红灯、放烟花、燃爆竹,才能避难。老百姓按照他说的那样做,搞得人间红红火火。玉帝临窗一看,只见人间火光连绵不断,人们呼叫不停,以为解了心头之恨,天下百姓也避免了一场灾难。因这一天是元宵日,百姓为纪念这一天,便当作节日来过,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元宵节。

(二)东方朔与元宵

汉武帝时,有一宫女叫元宵。入宫多年不能见其父母而厌世,欲投井自尽。恰被东方朔撞见。问其原因,又问其父母住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决定帮其实现这个愿望。东方朔让人四处散布谣言,说不知怎么惹了玉皇大帝,正月十五那晚玉皇大帝要派火神火烧长安城。谣言传至汉武帝耳中,他甚是惊慌,急召东方朔问解决之法。东方朔说,灶神和火神都好吃,只不过灶神好吃芝麻糖,火神好吃桂圆。到正月十五那天傍晚,叫家家户户都到门外煮桂圆,并且还要挂红灯笼、放烟花,到那晚陛下率文武百官、嫔妃、宫女出城与老百姓一起观灯、看烟花,表示欢迎火神,火神就会因高兴而忘记自己的职责,就可避免火烧长安城之难。汉武帝一听有理,当即下诏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全皇宫不得留一人,都得随他出城观灯。而东方朔早已派人去元宵家告之其父母,让他们在宫外等候,这样那天晚上元宵终于和其父母见了面。汉武帝见那夜果然未出现火灾,平安无事,便又下诏以后年年这一天家家必须煮桂圆、挂灯笼、放烟花,作为一节日过。后人因宫女元宵之故形成这一节日,故以后便叫元宵节。

(三)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四)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五)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六)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责任编辑: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