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聚焦秦地 > 正文
德善咸阳:风正起 文明之花遍故都
发表时间:2017-09-14    来源:咸阳文明网

  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是为大秦故都的咸阳城。数十年来,这座古城产生了一批又一批道德模范。“咸阳好人”就像蒲公英一般,微风乍起,就吹落在城市的每一片土地上,种下点滴善缘,召唤出更多的凡人善举。

  13个年头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历程,3载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如今的咸阳,正竖起“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大旗,以“崇德包容,尚法创新”为凝心聚力的标杆,在全市营造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咸阳人的浓厚氛围。“创文”不仅推动了咸阳城市面貌的改善、经济发展的跨越、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还让群众了收获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核心价值观嵌入深厚历史文化

  “崇德包容,尚法创新”,这八个字的咸阳精神源自深厚历史,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贴合。

  “徙木立信、一言九鼎……这些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都产生于咸阳。”独一无二的厚重文化让咸阳文化中多了一份历史传承,这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要求的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等等要求,也都与咸阳历史文化传承高度一致。

  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咸阳“创文”工作的一大特色。咸阳市道北小学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学校不仅重视发挥户外宣传标识的作用,还设置场地对当地道德模范事迹进行展览展示,专门编写了《核心价值观童谣集》等校本教材。校长王智敏说:“这种方式更加生动,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德善进社群,润物细无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等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咸阳市委市政府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分层分类扎实开展“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孝子孝媳”“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让基层的群众得到身边教育,也得到有效的自我提升。

  凡人善举蔚然成风的“蒲公英现象”

  咸阳城因历史而兴盛,咸阳人因善举而名扬。

  汶川地震后,咸阳一位好心人匿名向灾区捐款100万元。至今已过9年,大家仍然不知这位心存大爱者的真名;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好人卜凡”每天给五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为环卫工人捐赠了价值超过10万元的8000份爱心餐券。卜凡离世后,他的儿子义不容辞地接力这一善举……

  仁者爱人。这座城,因为这些仁者汇聚了大爱。

  咸阳市文明办主任徐国健说,咸阳出现好人不断涌现的“蒲公英现象”,既源自这座文化古城的文明传承,也得益于政府的鼓励与提倡。在咸阳,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并连续投入财政资金,在全社会促成了礼敬好人、礼赞好人和礼遇好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褒奖力度,逐步形成了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常态化机制。

  2016年,咸阳市为30名“咸阳好人”做体检,为每人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健康促进书,为他们长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咸阳市还专门出台了《咸阳市帮扶礼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办法》。今年6月,咸阳还首次承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好人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道德模范带动了更多人群加入到好人队伍中来。赵梦桃小组已经有了12任成员,绵延了半个世纪;呼秀珍良好家风下带动了大家庭,雷锋精神在一家三代传承;赵银凤爱心服务中心,现在已经有超过500人的志愿者。

  如今,咸阳共有2157个志愿服务组织,22万名注册志愿者奔走在大街小巷。凡人善举无处不在,正成为咸阳最美最靓的城市名片。

  “创文”让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

  “创文”为咸阳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79岁的于友岗在咸阳生活了半个多世纪,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嬗变。在他看来,“创文”以来,咸阳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入肌骨的变化。“以前小区门口总有各类小摊贩售卖东西,常常堵得水泄不通,而现在小摊贩都被整合到附近的市场之中,既改善了小区环境,还反倒让大家生活更便利。”

  咸阳湖二期是陕西省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近湖区附近,沙滩、小型广场、标准足球场地等等一应俱全,绿树花香与清澈水面相得益彰,往来游人如织。咸阳湖二期工程建设处副处长杨砾介绍,“将来渭河咸阳城区还会形成万亩水面、万亩绿地、万亩花海,形成优美的城市中央水生态公园、城市休闲建设运动带。”

  “创文”在带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的同时,也成为咸阳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9年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2015年底,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开工,咸阳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咸阳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发挥了精神文明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重要作用,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华网—中国经济信息社 何广伟 尹亮)

责任编辑:周 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