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聚焦秦地 > 正文
文明之光辉耀咸阳
发表时间:2017-10-31    来源:咸阳文明网

  13个年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历程,3载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在硕果累累、清香飘飘的美好季节,走进咸阳,所看到的是一条条文明现代的美丽街区,所听到的是咸阳好人一个个平凡的感人故事,所感受到的是文明之光辉耀下大秦故都点点滴滴的脉动和嬗变。

呼秀珍(右二)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等荣誉称号。 

  崇德向善引领文明风尚 

  6月6日,5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咸阳举行。来自咸阳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让多少人热泪盈眶。计宗英60多年照顾双目失明的小叔子,谱写了一曲不离不弃的感人赞歌;27年从家门口水库中挽救7个鲜活生命的亓元博,传递着一个勇敢者的温度与选择……

  今日的咸阳,感动中国的凡人善举灿若繁星。在老人跌倒扶不扶的社会争议中,姜新昊、柏卓然两名高中生面对嘴角划伤、鲜血直流、跌倒在地的八旬老人,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诠释了德善之城的社会风尚;看到街头瑟瑟发抖的乞讨老人,初中生张可眼含热泪将老奶奶的双手紧抱入怀,“暖手女孩”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扎根基层的“三秦楷模”梁增基,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渭北旱原,把旱原小麦产量由每亩30多公斤提高到600多公斤,他培育的小麦品种推广后占到全国旱区9000万亩播种面积的25%以上,增产25亿公斤;凛冽寒风中,57岁的“光膀哥”纵身跳入咸阳湖勇救落水者悄然离开,成为全城找寻的英雄;而在汶川地震中,那个捐出100万元的好心人,至今都不知道姓甚名谁……

  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蔚然成风。短短几年,咸阳评选出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522人次,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次,省级道德模范24人次,获奖人数居陕西各市之首。

  何以众多好人诞生在同一片沃土?“咸阳好人”现象的蒲公英效应又何以产生?

  持之以恒的守望和传承,给了咸阳历久弥新的积淀和记忆。“投笔从戎”“丁兰刻木事亲”“董永卖身葬父”“刘恒亲尝汤药”,这些咸阳大地上的动人故事,已经融入课本教材、乡土读本,成为咸阳人每时每刻都浸润的无穷滋养。现代吴运铎、赵梦桃等一大批享誉全国、影响几代中国人的时代英雄和模范人物,也已成为咸阳文明创建的精神力量。而源自这片热土“崇德包容、尚法创新”的咸阳精神,正在成为咸阳人的共同理想和自觉行动。

  礼遇好人,善待好人,让好人活得有尊严。在咸阳,成立2000万元的道德扶助等各类基金,为每一个遇到生活困难的好人都揽好后腰;在咸阳,城市最知名的医院为每个“咸阳好人”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健康促进书,长期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咸阳,在近三年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咸阳人”活动中,涌现出的“最美政法干警”“最美城市美容师”“最美公交(出租)车司机”“最美医务工作者”“最美社区工作者”,无一不被高看一眼、厚待三分,名誉上受表彰,经济上得实惠,好人当然大行其道,崇德向善当然成为每个咸阳人的自觉追求。

  厚重文化熔铸城市品质 

  8月30日,由咸阳市委、市政府联合国内著名影视集团拍摄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一经开播,收视与口碑双高。吸引观众的,有剧内齐聚国内一流导演、编剧、演员,有源自史实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更有以泾阳周莹为代表的一代秦商所彰显的大义和诚信。

  历史上的咸阳,“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在此推行,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由此发端,思想勃兴、文化演进、王朝更迭的一幕幕历史大剧由此上演。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不仅活起来、立起来,还正在成为咸阳市民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新平台。从2015年至今,咸阳依托厚重文化,致力于激活民间文化因子,先后举办市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上百场群众当主角的文艺演出、展示、展览,万余群众登台表演,既不断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让数以百万计的市民在参与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认知、提升了素养。

  这几年,只要是民生急需,不管多难多紧,咸阳都是鼎力而为。致力于百姓出行方便,打通了近90公里、50多条断头路、丁字路、瓶颈路,优化了12条公交线路,连续三年每年新投放100辆绿色环保新型城市公交车、3000辆公共自行车,让百姓前所未有感到了舒心、安宁和幸福。

  城市惠泽市民,市民回馈城市。如今,在每个社区,不论春夏秋冬,都能看见身着志愿服、头戴小红帽、手持垃圾袋,帮助社区保洁人员清理垃圾、涂抹墙体广告的志愿者。在每个交通路口,都有红袖标交通劝导员吹着哨子,指挥行人、劝导不文明行为。这些,和大水大绿高楼广场一样,都成为咸阳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陕西》 曹飞 郑苗裔)

责任编辑:周 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