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聚焦秦地 > 正文
铸就爱心名片传播文明风尚——咸阳市建设志愿者队伍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纪实
发表时间:2017-12-04    来源:咸阳文明网

  帮助孤寡老弱、交通劝导、爱心助学、献血、赛事服务……在咸阳的社区、街道、敬老院、学校,有这样一支队伍,雷锋精神在他们身上处处可见。 

  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默默兑现承诺。

  这是咸阳市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机遇,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

  近年来,咸阳市把人文、健康、绿色、协调、发展等新理念,融入到志愿者队伍建设中,推陈出新、丰富和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文明交通”“文明劝导”“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一元关爱”“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效益,打造出具有咸阳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志愿服务规范化、品牌化、规模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成为我市一道文明风景。

  健全组织完善体系让志愿服务规范化 

  “同创文明城市 共建德善咸阳”百万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2017年3月5日正式启动,文明宣讲、医疗服务、法律咨询、文化惠民、扶贫帮困、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每月都有计划安排,全市参与人数百万人次,各项活动有组织开展,充分展现我市志愿者服务规范化建设成果。在规范化建设中,咸阳市从健全组织、完善体系入手,市文明委及时对志愿者联合会的领导机构进行充实和调整,出台《咸阳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咸阳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暂行)》等指导性文件,各县市区设置成立本辖区、本部门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机构,创造性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县市区联动,城乡一体,形成市、县(区)、镇办、社(小)区“四级组织网络”,实现志愿服务工作全覆盖。全市有200多个社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上注册志愿服务站,完善负责人、联系人等登记备案信息,依托网上管理系统各自开展招募、注册、培训等工作。截至目前,咸阳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认证的有28万多人,志愿服务团体2500多个。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让志愿服务品牌化 

  全面、细致、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社会变化,咸阳市充分挖掘新时期、新形势下特色志愿者服务项目,依托创文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根植于群众、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等,打造出社区医疗、扶残助残、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队和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家庭,为“五老”、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家电维修、文艺演出、科技文化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不断深化“一元关爱”“青春黄丝带”“小手拉大手”“心灵绿洲”“文明交通劝导”“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充实内容,创新形式,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富有时代气息,让志愿者品牌吸引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中。同时,利用媒体推介和树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文化,以典型事例典型人来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使大家干有方向、学有榜样。还将志愿服务知识纳入机关干部理论考试,融入在校学生德育课堂。扭住牛鼻子,抓住重点人群,最大限度地普及推广志愿服务知识,使大家在“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的享受到奉献的快乐。 

  抓好舆论宣传扩大队伍让志愿服务规模化 

  树旗帜,立榜样,让志愿服务不断放大。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咸阳市充分发挥咸阳文明网、咸阳日报、咸阳广播电视台、今日咸阳、“文明咸阳”微博微信等全媒体平台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辟专题专栏、设立公益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并先后组织道德宣讲团,邀请道德模范、各级好人、劳动模范志愿者,深入机关、企业、学校、街办等巡讲,用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迹营造“好人就在身边,人人都是好人”的浓厚氛围。依托单位、街道办、社区等,将公务员、公勤人员发展为志愿者,实现参与者与志愿者两个身份的统一,促进职责与公益的融合;依托司法部门、医疗单位、企业等,建立多支特色的专业志愿服务队,壮大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包括社会管理在内的城市清洁、法律援助、医疗救治、扶贫济困、文明礼仪等70多个方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测评体系,在文明单位检查验收中,把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必查必考的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使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文明单位率先开展,示范引领。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宣传、劝导和入户走访等工作,为创建注入了强劲推力。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规模化服务不断的深入,让爱心在城市中不断放大。

  优化工作机制让志愿服务常态化 

  近几年,咸阳市文明委、市志愿者联合会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规范网上注册,统一招募程序,在全市建立规范的注册机制。依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采取提前申报、备案登记和依规记录等办法,规范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和规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记录备案和追溯回访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志愿者档案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记录,保护和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科学制定志愿者回馈嘉许制度,推行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在全市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同时,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切实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并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工作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开展,全市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扶弱助残、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

  “红马甲”、“小红帽”,他们是关爱山川、传递文明的使者,在城市的角落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用自己的爱心奉献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把“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从一个群体传递到另一个群体,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当前,全市“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已形成,志愿服务的咸阳品牌也不断在放大。(咸阳新闻网 记者 刘计划

责任编辑:周 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