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秦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聚焦秦地 > 正文
文明新风吹拂咸阳大地
发表时间:2018-01-13    来源:咸阳文明网

  文明是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次温暖的搀扶,是一句礼貌的问候;文明是人们举手投足凝结成的美丽,是人们共创、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咸阳市收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一举实现了全市人民多年的夙愿。

  如今,走在咸阳街头,处处可见鲜活的文明元素。洁净的道路、礼让的斑马线、便民的设施、和谐的社区……文明、健康的生活在这里已蔚然成风,咸阳到处吹拂着文明的新风,温暖着整座古城。

  创文 是为民谋利

  咸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始于为百姓美好生活谋福祉的初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咸阳市始终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的创建理念,大力实施中心城市“6+3”工程,启动三年改造提升计划,每年投资100多亿元用于重点城建项目,打造了咸阳湖二期、古渡廊桥、双照水库、两寺渡公园、丝路公园、千亩生态绿林等一大批亮点工程。

  2017年,咸阳新投放300辆城市公交车、9000辆公共自行车,修复破损道路30余条,新改建公厕260多座,配套垃圾收集设施1300多台。加大绿地、广场、公园等综合投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升级工程,特别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升级,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将城市管理落细、落小、落实,我市持续开展“城市容貌大提升、城市品位大提升、城市形象大提升”“垃圾不落地、咸阳更美丽”等系列活动,对马路市场、乱停乱放、出店经营、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重拳出击,铁腕整治。积极探索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新机制,加大对重点街区、十字路口、背街小巷等部位的常态监管,数万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城市管理一线,勾勒出一幅幅温馨图画。

  多年来,咸阳充分发挥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把提升城市品位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支撑,建成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咸阳奥体中心、市民文化中心、清渭楼美术博物馆、029艺术区、咸阳湖文体休闲长廊等重点设施相继建成使用,使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极大满足了市民学习、资料查阅、科普教育的文化需求。

  创文 是以文化人

  咸阳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背后,是这座城市深耕厚植的文化土壤。几年来,咸阳着力打造“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城市品牌,深挖历史资源,用厚重文化打造城市气质,滋养文明风尚。

  去年以来,咸阳市先后举行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上百场群众当主角的文艺演出、展示、展览,万余群众登台表演,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让数以百万计的市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深切感受大秦故都的文化魅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全市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持续开办“道德讲堂”“一刻钟文明讲堂”等群众性课堂,全面深化“家风孝道”“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度推进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融人文与创建之内,积极构筑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

  2017年,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3—4月“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5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等会议相继在咸阳召开,来自咸阳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让人热泪盈眶。60多年照顾双目失明小叔子的计宗英,27年从家门口水库中挽救起7个鲜活的生命的亓元博,扎根基层培育小麦品种的“三秦楷模”梁增基,纵身跳入咸阳湖勇救落水者的“光膀哥”,汶川地震中捐献100万元的咸阳好人……鲜活的正能量不断凝聚、播撒,浇灌着全市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一批又一批“咸阳好人”的评比,激起了人们对身边好人的追捧和学习热情,凡人善举、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汇聚出咸阳的新气象、新风尚。短短几年,我市有73人次被评选为“中国好人”、103人次“陕西好人”、298人次“咸阳好人”、4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4户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获奖人居陕西各市之首。

  创文 是便民惠民

  共建共享,始终是咸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咸阳走出了一条在创建中提升、在提升中共享、在共享中认同的创建之路。

  2015年,咸阳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四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提交的材料由31种减少到8种;填写数据由174项减少到37项;在综合窗口提交申请资料后,第7个工作日就可领取“四证”,企业真正感受到“省时、省力、省钱、省心”。全面推行了新农合即时报销直通车制度,在全省率先开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网上缴费平台。推行门诊慢性病补助、大病保险、“先诊疗、后结算”等政策模式。

  2015年以来,咸阳市经过推行清洁燃料,撤销燃煤锅炉、燃煤大灶和露天烧烤;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创新秸秆禁烧监管模式、开展烟尘控制区建造、植树造林等一系列办法,使市区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与此同时,咸阳湖二期、咸阳渭河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境内堤防率先贯通,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新的休闲、度假和娱乐场所。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咸阳市加快了推行信息化“六个一”工程。统筹建设教育、农业、信用、环保、交通、社保、城管等智慧应用系统,提升政府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去年以来,咸阳市以较大规模推出了“咸阳文化艺术节”,涉及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美术、摄影等20项重点赛事,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从剧院广场到乡村社区,参与群众达上百万人次,繁荣了咸阳文化艺术,培育了古城文明风尚。

  创文 是城乡共美

  如今,咸阳市农村的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越来越美,群众幸福感大幅增强。

  几年来,咸阳市坚持城乡一体、同创共建,着力加强全市上下的创建工作,使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秦都、渭城两区充分发挥主战场作用,为全市创文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彬县全力冲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文明风尚大幅提升。兴平、三原、旬邑持续巩固全省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乾县、长武、永寿持续加快创建步伐,其他各县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实现了全市整体推进。

  多年来,咸阳市把“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主抓手,结合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文明创建。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泾阳龙泉公社获全国十大美丽乡村,彬县龙高镇等5个村镇获全国文明村镇,彬县太峪镇等33个村镇获全省文明村镇,并涌现出12个全国文明单位、上百个省级文明单位。

  在市、县、镇、村大力推进各类群众性、常态化创建活动,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家庭、从村镇到农户,创文已然成为全民参与、普惠百姓的民心工程,成为以文化人、引领风尚的动力引擎,全市城乡整体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此刻,文明的力量,让山水俱阳的这座城市,到处洋溢着向上向善、互爱互助的气息。咸阳将以全国文明城市这份殊荣的获得为动力,迈出更加铿锵的步伐,在文明之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咸阳新闻网 记者 王婕)

责任编辑:周 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