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习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2018年专题 > 2018春节 > 2018春节习俗 > 正文

陕南的春节习俗

来源:咸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高 洋  时间:2018-01-16

陕西人过春节详细简介

  欢度春节,陕西人叫过年。“年”的名称出现比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周代才称之为“年”。周人起家于陕西,稷教民作稼,“年”的概念最初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循环而逐步认识的。《说文》释年“谷熟也”!《谷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有年”指的是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的是农业大丰收。所以在西周初年,就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大体上讲,年节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汉代,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族过年,虽然因地而异,但已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充分反映了汉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陕西是汉族发展形成的中心地带之一,加之具有多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在年节方面尤有代表性。

  北方的隆冬季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土高原干冷干冷的,人和村庄似乎都凝固了,路上行人很少,农民们都绻缩在热炕或暖窑中。可是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忙碌起来了。从纪念农耕祖先后稷的“五豆节”开始,就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八节一守,各村的男人们就开始筹备练社火、玩龙灯、闹秧歌,积极准备过年。这时节也正是男婚女嫁的高潮时期。但有的地方如临潼仍然保持着古老的禁忌,腊月老人不同意子女结婚,只能选在正月,因为有"年终"的避讳。即使正月结婚,有些地方也还有“七不出,八不入”的禁忌。在商洛山中,腊八一过,有趣的事莫过于杀年猪。天天都有杀猪之家,只要肯去帮忙,杀猪饭可一直吃到大年三十。

  春节前的习俗:从过去的“年”到现在的“春节”,形成了很多风俗习惯,其中有带有迷信色彩和封建礼教的内容,也有一些生活情趣积极意义的节日传统,节前有一系 列含义明确的活动和准备事项。

(三)陕南的春节习俗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具给外搬,里外扫一遍。”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有除旧迎新的含意。紫阳县有的腊月二十三、四打阳尘;有的腊月二十四、二十七忌打阳尘。传说二十四为老鼠嫁女日,屋内需要保持安静,如有响动,就打扰了老鼠嫁女。你闹它一日,它将闹你一年。二十为“阳尘”的生日,也不宜打扫。扫舍之日,家家户户清扫尘土,整修房舍,人人洗澡净身,所以又称“三净日”,房、几、人净,消灾免病。《灶王经》上说:“诸神上天庭,红尘宜净净,增福免灾星。”佛教信徒更为慎重,打扫工具都要新的,否则不净。庄户人家这天又是积肥的好日子,他们把扫除的尘土积攒起来放在一边,准备给烟叶施肥。还要“埋烟堆”,将铲锄过的杂草、垃圾、脏土积在屋旁生一堆烟火,这也是一堆好钾肥。俗话说:“二十四、五清尘土,二十七除病疾,二十八洗邋遢。”关中、陕北“扫舍”至今仍存,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将室(窑)内从屋顶到墙壁、地面、桌凳、盆碗,以及角角落落,打扫擦洗一遍。

  随后,便开始粉刷墙壁,裱糊顶棚,使室内外焕然一新。新年到来之前,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剃头、理发,俗话说:“有钱没钱,不让带毛过年。”

  腊月二十五以后,关中韩城、合阳一带人们便开始做肉菜、蒸馍、捏过年馄饨了。年馍蒸的很多,一般蒸馍、碎馍(小馍)、花卷、包子、各种花馍(鸟、鱼、虫、兽等)、 礼馍、献贴等。它形成民间饮食面花艺术的画廓。尤以合阳、华县、澄县为著名。蒸年馍这天,一般不能来外人,万一有人无意进门,主妇立即会感到惊慌失色,心神不安。必须给灶堂里添把柴禾,或燎一撮盐,不然“鬼”会把馍捏住了。万一馍蒸坏了,还要“送鬼”之后再蒸。这样做,可以消灾避难,逢凶化吉。

  年三十,一切准备就绪,家家户户再次清扫院落街道,打水压面条,张贴春联、喜贴、窗花、家宅六神,设祖先牌位。历史上关中风翔木板年画远近闻名,其中神画发展不下几十种,远销西北诸省。年年有贩年画者来此“请神”、“接爷”。这又是民间宅院的一次窗花剪纸、木板年画、泥绘彩塑、针织刺绣的大展览。到了晚上,各家都有一人提着灯笼,带上香火、蜡、纸陆续去自家祖坟请先人回家过年。祭神时有些县区还有祀神歌。下面介绍周民族发祥地岐山县的几首《祀神歌》:

祭门神

清早起,念真经,

家宅六神你细听:

门里门外你知晓,

门神替我操大心。

祭土地神

土地老人本姓韩,

你把凶神往出赶:

踏动墙土你甭管,

一家大小都平安。

祭仓神

仓神老儿你姓邓,

手里拿的盘子秤;

你把老鼠拴绑紧,

甭到家里打洞洞。

祭井龙王

天皇皇,地皇皇,

一家老小敬龙王:

龙王爷本娃净,

你把水儿来管清。 

咸阳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